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团队 中心研究 中心简报 人才培养 中心资料 社会服务 民族展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简报 -> 正文
《宜昌文化简史》编纂工作简报 第1期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15-06-24 23:41:14 | 作者:中心办公室 | 来源: | 浏览:次 ]

          

《宜昌文化简史》编纂工作

    

                           201407月 第一期

     

                              本

                         ●《宜昌文化简史》编纂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宜昌文化简史》编纂工作会议纪要

                         ●《宜昌文化简史》编纂工作方案

             ●《宜昌文化简史》责任编辑编篡工作会议在三峡大学民族学院召开

                         ●《宜昌文化简史》责任编辑编篡工作会议纪要

 

 

 

 

 

 

 

 

 

 

 

 


编纂办公室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8号三峡大学民族学院

邮编:443002                      联系人:曹大明

电话:15272166289

Email: caodaming1979220@163.com

《宜昌文化简史》编纂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310上午,《宜昌文化简史》编纂工作会议在宜昌市政协顺利召开。宜昌市政协副主席蔡建国、宜昌市人大原副主任、著名作家符利民宜昌市政协原主席、宜昌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泉全国民俗协会理事王作栋、三峡大学正校级干部谭志松教授、宜昌市各区、县(市)政协负责人以及文化局、档案局、史志办、文联、炎黄文化研究会、三峡日报社、三峡大学、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共计6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市政协副主席蔡建国主持会议,并对宜昌文化简史筹办工作始末进行了详细说明。三峡大学民族学院院长黄柏权教授介绍了《宜昌文化简史》的篇目结构以及资料搜集等方面的工作。与会专家对宜昌文化简史的编纂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

《宜昌文化简史》是《湖北文化史丛书》的组成部分,由政协宜昌市委员会组织实施,三峡大学民族学院负责具体编纂工作,吸纳宜昌市文化局、档案局、史志办、文联、炎黄文化研究会、三峡日报社、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各县(市、区)政协等单位参与编纂工作。

《宜昌文化简史》编纂工作会议的顺利召开,标志着编纂工作的正式启动。

 

《宜昌文化简史》编纂工作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2014310

会议地点:宜昌市政协四楼会议室

参会人员:李亚隆、蔡建国、谭志松、李泉、符利民、王作栋、黄柏权、王祖龙、白晓萍、王志琦、周明祖、李华章、张清平、杨尚聘、袁在平、熊庆文、陈宏灿等以及各县市区政协负责人、三峡大学、市文化局、史志办、文联、炎黄文化研究会、三峡日报社、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相关人员。

主持人:蔡建国

记录人:刘兴亮

会议主要有以下议题:

一、启动了《宜昌文化简史》的编纂工作

宜昌市政协文史办主任周明祖宣读“关于成立《宜昌文化简史》编纂和组建编纂班子的通知”。宜昌市政协副主席蔡建国、三峡大学正校级干部谭志松向《宜昌文化简史》学术顾问、执行副主编、特邀编审、责任编辑颁发聘书。

二、明确了《宜昌文化简史》编纂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

1.关于《宜昌文化简史》编纂的指导思想。蔡建国强调编纂《宜昌文化发展史》,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地记载宜昌境内文化的历史与现状。《简史》要树立精品意识,确保文化简史的观点正确、事实准确、资料详实,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谭志松教授结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深化三峡大学改革”的实际,指出学校高度重视宜昌文化事业的发展,对《简史》的编纂工作予以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2.关于编纂工作的要求。蔡建国要求各级部门要明确分工,精诚协作,确保《宜昌文化简史》资料搜集、编纂工作顺利进行。

三、讨论了《宜昌文化简史》篇章结构、资料搜集提纲

黄柏权教授首先简单说明了《宜昌文化简史》篇章结构的设置,然后对资料搜集提纲作了两点说明:一是资料搜集工作力求全面,主要要包含文献资料、地名志、民间文艺资料、文史资料、党史资料(抗战时期中共党组织的文化活动)、族谱家谱、民间文书、金石铭刻资料、考古资料、田野调查资料、老专家收集整理的宜昌资料以及已有研究成果;二是在田野调查阶段,要重视对文物古迹、口述资料、近现代以来宜昌重要文化事件、当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面的资料的搜集。

四、与会专家关于编纂《宜昌文化简史》的观点

1.市人大原副主任、著名作家符利民结合宜昌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和争创文化名城的经验、教训,认为《宜昌文化简史》的编纂要注意以下五方面内容:

一是关于《宜昌文化简史》的定位问题。《宜昌文化简史》的编纂,是对宜昌历史文化再学习、再发掘、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要使之跻身全省兄弟州县同类文化史的前列,也要使之成为以《宜昌文化丛书》为代表的各类文史书籍之后的新高度,与宜昌整个城市在全省的地位相称。在编纂目标上,要将《宜昌文化简史》编纂成为一部介于学术研究与通俗普及之间的,以接受十二年制教育者为主要阅读对象,兼具文献性和权威性的教科书、资料书,置之书架而毫无愧色。

二是关于文化的概念问题。《宜昌文化简史》中的“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概念,既包含物质文化,又包括非物质文化内容。要重点强化宜昌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又要有别于荆楚、巴土文化的三峡文化。力避常识性错误和硬伤,一些历史文化事件、人物的提法要具有科学性。

三是关于“简”的问题。《宜昌文化简史》是经过简而繁、而简后的“简”,是简而要、简而明、简而练,而非简而轻、简而少、简而陋。

四是关于“史”的问题。《宜昌文化简史》定位于一部学术性著作,要讲求信史,用史实说话。在历史和文化面前,要有敬畏心理,要吸取城市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谨防伪文化,如“造古城、古镇”、“武落钟离山土家发源地”、“欧阳修公园”、新建的“腊梅园”等文化行为都不利于城市文化的发展。编写简史,并非编造简史,不能搞实用主义,无中生有、有者变无,要动用已有的科研成果,调动广泛的阅读视野与学养积累,对宜昌文化资源进行全景式的原貌展示与充分的资料占有。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防止出现重大遗漏缺失,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畸轻畸重现象。

五是关于编写工作。编写过程中,要分工明确,主编负责指挥调度,顾问对框架、体例、纲目、章节、重要提法进行审订,编审重在审,写作班子则主要由科研实力较强的三峡大学民族学院老师构成,各部门要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坚持“和而不同”,严谨严肃,沉潜专一,不急功近利。工作程序上要先大后中后小,先骨架,重构建,基本模式为“纲—目—细目—血肉”,具体为占有资料,梳理归纳,确定体例,设计框架,明确分工,试写章节,分工起草,相互审读,予以通稿。此外,设置编纂办公室,负责保管资料,把握编写动态,通报编写进展等工作。

2.市政协原主席、宜昌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泉认为《宜昌文化简史》要吸取宜昌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失败的经验、教训,也要学习已申报成功的城市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发掘宜昌的历史文化资源,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在编纂过程中,要与拥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校展开积极合作,发挥学术团队的作用。关于宜昌文化,要充分挖掘宜昌文化的内涵和本质,抓住优势、特点。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力求做到对资料的充分占有。

3.全国民俗协会理事王作栋指出,《宜昌文化简史》首先应该是一部信史,其次才是简史,要论从史出,慎重对待似是而非的历史事件,例如“猇亭古战场遗址”、“三峡人家巴王寨”、“夷陵古兵寨为春秋战国时期遗址”等,都要结合典籍和考古资料来综合、客观的分析、看待,《宜昌文化简史》在编纂过程中应注意类似的问题,注意历史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片章节结构的设置上,要视资料搜集情况而作必要的修改。同时,要充分尊重知识产权,尽早确定资料的归属、保存、使用问题。

 

《宜昌文化简史》编纂工作方案

 

根据政协湖北省文史委“《湖北文化史丛书》史料征集编辑方案”的总体安排,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宜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宜昌建成为文化强市和全省文化高地,为建成现代化特大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经市政协领导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协商,决定编纂《宜昌文化简史》一书。

一、编纂工作机构及人员

《宜昌文化简史》一书由政协宜昌市委员会组织领导,三峡大学民族学院具体实施,吸纳宜昌市文化局、档案局、史志办、文联、炎黄文化研究会、三峡日报社、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各县(市、区)政协参与编纂工作。工作班子和人员名单如下:

1、编委会

编委会名誉主任:

黄楚平(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

马旭明(中共宜昌市副书记、宜昌市人民政府市长)

学术顾问:

冯天瑜(武汉大学历史系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泉(市政协原主席、宜昌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

符利民(市人大原副主任、著名作家)

王作栋(湖北省民俗学会副会长、享受国贴专家)

编委会主任:

李亚隆(市政协主席)

编委会副主任:

廖达凤(中共宜昌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王应华(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蔡建国(市政协副主席)

谭志松(三峡大学正校级干部)

编委会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万兴灿(西陵区政协副主席)

王永平(市文化局局长)

王祖龙(三峡大学民族学院党总支书记)

王先念(点军区政协副主席)

尤先好(枝江市政协副主席)

甘发根(兴山县政协副主席)

田安友(夷陵区政协副主席)

余小琴(秭归县政协副主席)

张廷瑜(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

张革会(伍家岗区政协副主席)

范长敏(三峡日报社总编辑)

周立荣(市文联主席)

周明祖(市政协文史委主任)

饶树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

秦兴友(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青(市档案局局长)

  源(远安县政协副主席)

黄柏权(三峡大学民族学院院长)

曹水兵(市史志办主任)

雷德进(猇亭区政协副主席)

谭国银(宜都市政协副主席)

黎开锋(市委党校副校长)

2、编纂人员名单

主编:

蔡建国(市政协副主席)

副主编:

黄柏权(三峡大学民族学院院长)

王永平(市文化局局长)

秦兴友(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王祖龙(三峡大学民族学院党总支书记)

执行副主编:

黄柏权(三峡大学民族学院院长)

秦兴友(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特邀编审:(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志琦(宜昌市博物馆原馆长、市文化局副调研员)

白晓萍(市群艺馆副研究员)

朱治泉(西陵区人大原主任) 

李华章(市文联原主席)

李泽泉(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吴柏森(三峡大学教授)

吴绪久(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张泽勇(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副巡视员) 

张清平(市博物馆副馆长)

杨尚聘(三峡日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

  刚(市委外宣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陈宏灿(市人大文教委员会原主任、知名作家) 

胡绍华(三峡大学教授)

袁在平(市群艺馆原副研究员) 

彭明吉(夷陵区人大原主任) 

熊庆文(三峡日报原总编辑)  

责任编辑:(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自兵  刘冰清  刘兴亮  刘济民  吴柏森  张伟权  陈廷亮  黄权生 

    曹大明  葛政委  谢国先

编委会办公室主任:曹大明

联系电话:15272166289;地址:宜昌市西陵区大学路8号三峡大学民族学院;邮编:443002;邮箱:caodaming1979220@163.comQQ278660164.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和事实求是、科学严谨的原则;以存史资政、教化育人为目的;纵向贯通、横向论述,客观、准确、全面记述和评价宜昌文化的发展脉络、重大文化事件、重要文化名人;深入分析各个时期宜昌文化产生、发展的背景及其特征;用简洁通俗的文字表述,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坚持科学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的统一。使《宜昌文化简史》成为一部普及性的学术著作。

三、时空界定

1、空间范围

《宜昌文化简史》资料搜集和编纂涉及的地域,以宜昌现行的行政区划范围为准,即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355区范围。同时对历史上一度属于宜昌管辖的巴东县、鹤峰县适度涉及。

2、时间界定

《宜昌文化简史》上迄长阳人,下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后的文化建设成就在结束语中进行简要论述。

四、时间安排

12014年编篡工作

1月,启动编篡工作,拟定编篡方案初稿。

2月,对编篡方案进行讨论和修改。

3月,组建编篡委员会和工作班子;通过编篡方案;召开第一次编委会,正式启动编篡工作,布置落实资料搜集、整理任务;对撰写纲目进行讨论,分解编写任务。

47月,根据资料搜集提纲深入各县市区进行田野调查、搜集资料。

89月,对调查、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考证和甄别。

1012月,在整理、考证的基础上,形成《宜昌文化简史资料长编》;最后确定编篡纲目。

22015年编篡工作

14月,撰写初稿,4月底将初稿交编篡办公室。

5月,编篡办公室组织人员对初稿进行审读,提出修改意见,反馈给编篡人员。

67月,根据反馈意见,承担者对初稿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形成初审稿。

8月,召开第二次编委会,对初审稿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

910月,根据初审意见,编篡人员进行再一次修改、完善。

1112月,编篡办公室对修改稿进行统稿。

32016年编篡工作

1月,组织专家对统改稿进行审读,再次提出修改意见。

23月,根据专家的修改意见再次修改;召开第三次编委会,对书稿进行终审。

4月,根据终审意见再次进行修改。

5月,书稿交出版社。

五、篇幅规模

《宜昌文化简史资料长编》控制在100万字以内;《宜昌文化简史》初稿控制在60万字左右,送审稿精炼到50万字左右。

六、篇目结构(讨论稿)

根据宜昌文化发展的规律和自身特点,拟将宜昌文化发展史分先秦、秦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六个时段。具体篇章如下:

绪论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宜昌文化

第一节        工艺美术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城邑及其建筑文化

第三节        交相辉映的楚文化和巴文化

第四节        屈原与楚辞

第二章       秦汉南北朝时期的宜昌文化

第一节        王昭君及其文化符号的生成与传播

第二节        三国军事文化

第三节        郭璞注《尔雅》

第四节        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第三章       唐宋时期的宜昌文化

第一节        旅居文化名人活动及其效应

第二节        欧阳修治夷陵及其文化影响

第三节        佛教与道教的发展

第四章       元明清时期的宜昌文化

第一节  军事活动与文化遗迹

第二节        移民及其文化遗存

第三节        书院的兴起与人文兴盛

第四节        土司文化的发展繁荣

第五章       近代宜昌文化

第一节        宜昌开埠及其商业文化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新文化思潮

第三节        可歌可泣的抗战文化

第四节        杨守敬及其学术成就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宜昌文化

第一节        稳步发展的文化事业

第二节        曲折前行的文化遗产保护

第三节        特色鲜明的文艺创作

第四节        初具雏形的文化产业

结语  宜昌文化的未来思考

附:宜昌文化大事纪略

 

《宜昌文化简史》责任编辑编纂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324上午,《宜昌文化简史》责任编辑工作会议在三峡大学民族学院会议室顺利召开。民族学院院长、副主编黄柏权教授、院党委书记、副主编王祖龙教授、副院长陈廷亮教授、宜昌市博物馆副馆长张清平研究员、宜昌市群艺馆袁在平副研究员以及责任编辑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副主编黄柏权教授主持。曹大明博士就编写任务的分解、调研的分组以及资料的搜集等事项作了详细说明。张清平研究员、吴柏森教授、胡绍华教授、陈廷亮教授、刘冰清教授、袁在平副研究员等对下一步资料搜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此外,与会的责任编辑还热烈讨论了资料调查提纲。

 

《宜昌文化简史》责任编辑编篡工作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2014324

会议地点:三峡大学民族学院二楼会议室

参会人员:黄柏权、王祖龙、袁在平、张清平、吴柏森、胡绍华、刘季明、刘自兵、陈廷亮、刘冰清、张伟权、曹大明、黄权生、黄丽、岳小国、黄河、葛政委、刘兴亮及民族学院部分研究生

主持人:黄柏权

记录人:刘兴亮

 

324上午《宜昌市文化简史》第一次编撰工作会议在三峡大学民族学院会议室召开,全体编写人员和民族学院研究生参加会议。会议由《宜昌市文化简史》副主编黄柏权教授主持,编篡办公室主任曹大明副教授通报了《宜昌市文化简史》前期准备的情况。会议主要围绕《宜昌文化简史》的撰写分工、资料搜集分工及相关事宜进行了讨论。

一、讨论落实《宜昌文化简史》编纂分工

根据《宜昌市文化简史》初步纲目,参会人员对各章节的撰写分工进行了热烈讨论。根据各自的研究积淀和研究兴趣,兼顾各章节的大致平衡,经过讨论,初步确定了各章节的分工。具体分工如下:

绪论、结语部分,由黄柏权负责。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宜昌文化,负责人:王祖龙,成员:张清平、张伟权、刘自兵

第二章 秦汉南北朝时期的宜昌文化,负责人:刘兴亮,成员:吴柏森、黄权生

第三章 唐宋时期的宜昌文化,负责人:曹大明,成员:黄河、谢国先

第四章 元明清时期的宜昌文化,负责人:黄权生,员:葛政委、刘季明

第五章 近代宜昌文化,负责人:刘冰清,小组成员:黄河、胡绍华、刘兴亮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宜昌文化,负责人:袁在平,成员:白晓萍、陈廷亮、葛政委

二、讨论落实资料搜集分组

根据《宜昌市文化简史资料长编》和撰写需要,与会人员围绕资料搜集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根据各自对宜昌文化资料的了解熟悉情况和社会资源拥有情况,资料搜集分工如下:

第一组:负责区域——宜昌城区;负责人:曹大明,成员:黄柏权、刘冰清、刘兴亮及民族学院研究生。

第二组:负责区域——当阳、远安;负责人:曹大明,成员:黄河、民族学院研究生。

第三组:负责区域——长阳、五峰(含鹤峰);负责人:葛政委,成员:刘兴亮、曹大明、岳小国、民族学院研究生。

第四组:负责区域——兴山、秭归(含巴东、神农架林区);负责人:黄权生,成员:刘自兵、黄丽、民族学院研究生。

第五组:负责区域——宜都、枝江,负责人:刘兴亮,成员:葛政委、民族学院研究生。

各组搜集资料和调查都邀请宜昌市政协领导和当地政协领导参加。

三、讨论落实资料搜集时间及相关事宜

1.资料搜集时间:定于20145-6月。

2.联系部门:各地政协、文化局、博物馆、档案局、史志办、城建局、教育局、民宗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环保局、林业局等。

3.资料搜集范围:文史资料、考古资料、党史资料、地方志、地名志、档案资料、金石铭刻、田野调查资料、民间文艺资料、民间文书、谱牒、文物普查资料、口述资料以及已有专家学者收集整理的资料、内部刊物等,含纸质版、电子版、音像、图片等。

4.执行副主编黄柏权就资料搜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①资料搜集力求做到全面性、系统性;②各章节负责人、资料负责人要拟定资料搜集清单,发送至各县市区政协,并由政协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参加资料搜集座谈会,对《宜昌文化简史》篇目结构及资料搜集提纲提出建议,提供搜集线索;③要注重各地文化人的寻找和访谈;④时间安排,4月份做准备工作,5月具体实施,资料搜集后,要做好登记、保存、整理工作。

四、讨论了其他相关问题

1.袁在平认为,《搜集提纲》中的几处提法不太严谨,如“长坂坡大战”当为“长阪大战”,“吴蜀夷陵之战”与“猇亭之战”实为同一历史事件,而“王浚楼船西陵克险”当为“王濬楼船西陵克险”等,并指出要注意三国历史与《三国演义》之间的关系。

2.陈廷亮提出,篇目和资料提纲中缺少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体育艺术文化内容,当补充。

3.胡绍华提出在资料过程中要避免资料的重复、遗漏,尽量做到搜集齐全,要成立《宜昌文化简史》资料库,由专门办公室进行管理、保存。

4.张清平认为要扩大资料搜集范围,包括区域内的典型器物、不可移动文物目录等,还有一些宜昌特色文化资料,如盐业资料、工艺美术以及宜昌市测绘大队的平面地图等应加以重视。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 《宜昌文化简史》编纂工作简报 第2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推荐分辨率:1024 X 768 及以上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5 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中心地址:宜昌市大学路8号 | 邮编:443002
联系电话:0717-6395356(综合办公室) 0717-6394202(科研) 传真:0717-6392209